(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商洛 李岩 宋洁)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依傍着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之一。2010年这里遭受特大山洪灾害,灾后重建中,商洛注重对水保生态和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实现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水源涵养地的水质安全。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当年7·23水灾遗址,这里曾经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灾害,洪水携带泥石流倾斜而下,造成30多间房屋倒塌,4人死亡。
商洛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妮:“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时水、泥、沙、石从那条沟全部涌下来的现场,这里是我们液化气站的办公用房,保留现在这个遗址,就是为了警示后人,彰显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水质安全,在恢复重建中,当地水利部门把水土保持作为综合治理的重点来抓,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防护相结合,建成13类52项工程,共治理边坡1.4万平方米,植被覆盖度达90%以上。
刘妮:“综合治理立体防护示范工程主要体现在园区沟道的上下游、支毛沟、主沟道,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局各类防护工程设施。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采用了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体系,建立了坡面蓄、排、引、灌水系工程和园区道路网络。”
为避免对丹江河的水质造成面源污染,当地还对桃花谷内30户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净化。
刘妮:“采用了先进的生物渗滤床加FTBR生化反应池污水处理技术,把集中的污水经过生物渗滤床过滤,并依靠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治污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同化分解等途径,实现了污水净化二次利用,达到了污水零污染零排放的效果。”
记者:“记者看到在山谷的两边栽植有大片的竹林和桃树,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儿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在园区里还修建有排洪渠和拦砂坝,水流特别的清澈,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也将这里打造成为3A级景区,从灾区变园区、园区变景区,实现了旅游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
桃花谷从水灾废墟中重建,建成了以水源涵养、清洁示范、科技示范、河岸治理、水体自然净化、产业开发和民宿整治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