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肖欣 王帆 廖攀 文龙杰
1993年,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青年进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做实习生,2023年,他履新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从实习生到副秘书长,徐浩良在联合国系统多个岗位上走过30年职业生涯。他以勤勉、高效的工作,与同事们一道,在世界各地架起发展、合作的桥梁。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将如何回应全球性复杂危机和挑战?国际社会又该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对于实现发展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的期待?中国在其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日前邀请到徐浩良副秘书长与大家分享和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在联合国的经历可以用30、70两个数字来概括:服务30年,常驻和访问超过70个国家。能否与我们分享您这30年在联合国这个最大多边舞台上的感受?
徐浩良:在我整个职业生涯中,到过很多国家,见过很多高官政要,更与很多底层百姓和弱势群体相处过。在这些国家,我和同事们一起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在东帝汶战后重建时,帮助他们重建机构、设置政府部门、培训当地官员;又如,2007年在哈萨克斯坦工作时,协助当地政府制定了2030年长期发展规划。到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还在执行这个纲领性文件。对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作为联合国的中国籍雇员,我是第一个被派到伊斯兰国家常驻,在伊朗;第一个到战后重建国家工作,在东帝汶;第一个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地代表和联合国驻地协调员,在哈萨克斯坦。很多这样的第一次,令我记忆深刻。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通过30年的努力,从联合国的实习生到现在被任命为副秘书长,我感到非常高兴。
中新社记者:您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习生的岗位起步,到今年履新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署长一职,这对您个人意味着什么?您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浩良:对我个人来讲,我感到责任的重大。作为副署长,其中一个特殊任务就是作为“首席风控官员”,要帮助开发计划署控制所有的风险,包括安全、名誉、运作的可持续性等等各方面,责任非常重大。
有几个工作重点非常重要。现在社会的发展让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都是相关的,而不是某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比如说城镇化的问题,在有的国家,牵涉到很多部门,城乡建设部、环境部、农业部、人社部、卫生部等等。
现在大家都意识到,如果要解决发展的问题,搞试点只有小范围的影响,要有全国、全地区甚至全球的影响,一定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扩大到一定的规模。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和我们的同事、和我们的国别办公室合作,来寻找解决这些复杂问题的方法,能够保证在足够大的范围内起到影响作用。
还有一点,现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格局在变化,包括地区组织的出现和重组,都影响到世界格局将来的发展方向。这牵涉到传统的发展合作模式还适不适应当今形势的问题。传统上,有援助国、有受援国,但现在这种概念已经非常模糊,传统的援助国已经不能给传统的受援国提供足够的资金,发展中国家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传统援助国能够提供的援助相对重要性已经减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来面对新的变化、组织新的合作方式?也是我在今后一两年肯定要花比较多精力来关注、寻找解决方法的问题。
中新社记者:您在工作中长期关注发展问题。联合国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今年9月即将举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这也标志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迎来“中期节点”,在您看来我们取得了哪些重要的进展?
徐浩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169个子目标。它是在2015年,193个成员国在国家首脑的层面,在联合国通过决议来实施的。现在已经过了7年半,到了“中点”,取得了很多成绩。
比如说,很多国家在消除最贫穷的目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中国的贡献非常大,中国已经帮助7.7亿人口脱贫。在其他领域,比如减少儿童死亡率,减少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播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不少进展,受保护的海洋面积在过去几年已经增加一倍。
有很多好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最新发表的报告,在140个有数据的子目标里面,只有12%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按计划进行,所以挑战非常大。
版权所有:陕西华正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2023 XIBUTOUTIAO.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